北航故事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 页 > 北航故事 > 正文

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——“北京二号”



  1958年9月22日,6米高的中国第一枚高空探测火箭,喷出一长串通红的火焰,在吉林白城子的荒野上腾空而起,冲向茫茫天宇,这枚火箭被命名为“北京二号”,由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师生研制并发射。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成功的近代火箭,在亚洲也是首次。

  中国是古代火箭的故乡。远在宋朝,我国就制成了用火药推进的世界上最早的火箭;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人,是我国明朝的著名工匠——万户。然而到了近代,我国航天事业却远远落在了世界后面。

  1956年,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—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,我国导弹、航天事业从此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。高等院校是高科技科学试验的先行者,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的北京航空学院,于1958年初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包括导弹、发动机和制导系统等专业的火箭系。

  此前,1957年,原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,开启了人类空间时代的新纪元。北航火箭系领导和教师深信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。虽然专业才刚初建,国内技术条件也存在限制,但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和气概,我们不逊于任何人。他们最终决定,要研制一种垂直发射的探空火箭,预计运载10公斤有效载荷,用于气象或其它高空探测。

  探空火箭的设计工作从1958年3月开始,从事设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。他们从飞机专业改行过来,向苏联专家学习火箭专业只有一年左右时间,又缺乏实际经验,因而设计火箭弹体和发动机是全新而困难的任务。当时的苏联火箭专家们也缺乏研制型号的具体经验,一切工作全靠青年教师自己去探索、去闯关。

  当时我国导弹工业和科学研究的相关工业基础还很薄弱,火箭研制所需的各种材料、燃料、设备十分缺乏。发射火箭所必需的,能燃烧6秒的固体推进剂和耐热陶瓷喷管国内根本没有,需要我们的教师帮助协作工厂突击研制出来。学校内部加工条件更是有限,师生员工们自己动手制造有关设备,自己动手做各种试验。高空探测火箭尺寸虽小,但已具备了现代火箭的各个系统,试验项目繁多,有静力强度试验、风洞试验、爆炸螺栓试验、液体及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等十多项。师生们从难、从严地认真做好各项必要的试验,一项也不省略,一点也不马虎,为研制和发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每一项设计、试验任务都是崭新而棘手的,大家边学边干,边干边改。一些设计方案在实践中碰壁了,就选用其它方案代替。几乎每一次试验都会冒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,师生们就分工去解决。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热试车历经了43次失败,师生们终于使这项关系全局成败的试验获得成功。

  大家不分白天、黑夜,通宵达旦地干着自己热爱的工作,连续两天两夜,甚至三天三夜不睡觉也是家常便饭。研制者们疲倦到了极点,随便倒在实验室、坐在加工车间便呼呼睡着了,手里还经常拿着没来得及吃的馒头。
到了发射的阶段,我国却还没有建立起一个探空火箭发射基地。1958年下半年,北航师生跑遍了内蒙古草原,四处寻找合适的发射场,最终将发射地点选定在吉林省白城子炮兵靶场。

 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,蛇和黄羊四处乱窜,蚊子和老鼠多得吓人。发射装置组的人员就在这荒无人烟的原野上安营扎寨,挖观察用的安全壕沟,修建半地下式的控制指挥所……经过汗流浃背的苦战,一座高20 米的火箭发射架耸立在一马平川的旷野上。

  9月22日,下午6点20分,操作员按下了按钮,编号为101号的火箭发动机点火。沉睡千年的寂静草原突然轰隆巨响,“北京二号”稳稳上升,顺利离开发射架顶端,拖着一条长长的烈焰,直上云霄。发射场上一片欢呼雀跃声,师生们相互拥抱庆贺,年轻的面庞上挂满了欣喜的泪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