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台园地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 页 > 兰台园地 > 档海拾贝 > 正文

档案的词源


档案从起源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,但是“档案”一词使用和有明确解释的历史,却并不久远。这里主要介绍一下中国档案的词源。

  中国古代对文书和档案的概念基本上是不分的,其称谓在殷商为“册”、“典”,西周为“中”,春秋、秦汉以后为“简”、“牍”、“简策”、“简牍”、“简书”、“帛书”、“簿书”、“案卷”、“文牍”、“案牍”等等。至于“档案”一词,可能使用于明末清初,而见于文字材料则始于清代。

  1.“档案”一词的最早出现。其文字材料见于现存清代档案康熙十九年(1680年)《起居注册》的记载:该年十月,在批阅秋审众犯册时,“上问:‘马哈喇之父与叔皆没于阵,本身亦有功牌,其罪如何?’大学士明珠奏曰:‘马哈喇之父、叔阵没,皆系松山等处事,部中无档案,故控告时部议不准。’”这段记事不仅说明当时已经在书面上使用档案一词,而且还可以看出,当时王朝断案是重视以档案为根据的。

  2.“档案”一词的最早解释。其文字记载是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的杨宾的《柳边纪略》。该书说:“边外文字,多书于木,往来传递者曰牌子,以削木片若牌故也;存储年久者曰档案,曰档子,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。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,亦呼为牌子、档子矣。”这是迄今所见最早对“档案”一词的说明。
  
  3.语义学意义上的“档案” 一词。应当说,“档案”一词具有形象的和内在的意义。“档”,《康熙字典》解释为“横木框档”,即木架框格的意思;“案”,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“几属”,即小桌一类的东西。由此引伸,又把处理一桩事件的有关文件叫做一案,并通称收存的官方文件为“案”、“卷案”、“案卷”。“档”字和“案”字连用,就是存入档架收贮起来的案卷,而把放置档案的架子称作档架,把一格称为一档。这些叫法有的一直沿用下来,但是其含义已经得到了深化和发展。

  4.最早登录“档案”词条的辞书——《亚欧语鼎》。这是日本图书馆学家高桥井保于1813年编撰的外文词典,收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。该书使用汉文(假名式日本语)、满文、荷兰文、俄文(部分的)4种文字,语种跨亚欧两洲,故称《亚欧语鼎》。全书分部、类排列词条,“档案”一词排列在“书”类下。当时由于政治的原因,这本书没有正式出版,但在编纂辞书时能将“档案”作为专门词条予以登录,这充分说明当时“档案”一词在书面和口语交流中,使用已经相当频繁,这才有必要将它编进辞书,以便对照查阅。